我們的客人只要是一見面就會要price list和catalog,我們都會覺得非常正常,但我慢慢體會出,只要價格一報出去,我們就吃虧了。
美式報價是先報一個原則性價格,留有一定余地,然后在以折扣優惠的辦法降低價格以利于成交;
日式報價是先報一個基本價格,很有吸引力,把客人拉到成交的邊緣,然后再從基本產品到成交產品的差異中,從使用維護,維修等方面再漲上去。
我們的報價類似于美式報價,通常是先報一個名義價格,和實物相對應,然后再逐步降價以使客人滿意,達成交易。
但在實際過程中,我們的產品是一定的,標準,包裝,低起定量,生產周期,原材料采購周期等等。但是價格一旦報出去,客人首先是看產品的基本質量水平,再看工廠實力,根本不看我們手里的樣品就揮舞大刀向價格砍去,我們的對策是價格對數量,價格放下來數量就要漲上去,雙方你來我往,打得熱火朝天。
但這是我們都沒有想到一個問題,就是產品調整成本,尤其是長期大宗交易,一個生產線調整一個環節,可能造成的成本(主要是隱性成本,如車間費用,倉儲費用,小宗原材料采購成本等等)我們都會認為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加強管理來解決。只要解決了價格和付款,就萬事OK,這樣達成的交易是非常被動的,也是非常危險的。先報價的談判接下來的就是,價格、付款條件、數量、交期等談下來,我們高興得要命,因為這就以為著一筆預期的USD利潤已經到手了,其它的都不會是問題了。這時客人的要求就出來了,這個要改,那個要改,交期抓緊,信用證要求嚴厲等等,我們的眼睛一直在預算的利潤上,但真正執行起來確是焦頭爛額,不是產品質量缺失,就是交期,生產成本等那些好像不是問題的環節一下子都成了問題,眼看著手里的一塊大大的蛋糕一點一點消損下去,隨后只賺到了工資,客人真正想給你的錢!
比如,我是做方便面的,客人一上來就說對我們某某產品非常感興趣,要我們給優惠的價格,我們一般馬上就問您是哪里的,預計訂貨量是多少,我方要求全額付款后發貨等等。對方會講,全額付款沒問題,我要看你的價格,如果價格優惠,就先下一個箱試試,如果好,就會增加訂單。這時我們的價格會怎么報呢,如果報高了,怕客人跑了;如果報低了,對方由虛單到實單轉換時再壓價,我們就沒有利潤了。
所以我們就按照對方區域我們給其它公司的價格報,比如離岸價0.30美元一袋。對方馬上會講,太高了!這樣的價格他無法銷售,跟著就死命地壓價格,從美元價格,到代理公司人民幣價格吃退稅,到物流費,一通砍,砍到實際價格USD0.26或算進退稅的價格,比如RMB1.96,然后說你再給我兩個點的優惠,我馬上下單,我方爭取后后確定到USD0.25??腿撕芨吲d,說OK,簽約。接下來,合約中的價格,付款,沒有問題。
跟著問題就來了,客人說你國內的包裝我在這里賣違法,你要貼標簽,我方說標簽要加價,客人說一個標簽一張小紙片還要錢?2-3分錢,算了吧。這時貼標簽的人員工資和工時已經貼進去了??腿擞终f我們國家方便面產品不能有肉,不能有動物性油脂,你的料包里就不用放這些東西了,我就不讓你們減價了,這時要注意,料包改了,我們統一配方,統一生產的料包生產流程變了,小批量采購價格上升,單獨生產料包耽誤的工時,特殊原材料的浪費等全出來了。跟著客人說我一個箱子訂8個產品,我們說我們單品有低起定量,客人講第一次你不能讓我就拿兩個產品去賣吧,這種一下,我訂5個吧,一個產品600箱,好了,我肯定會大量訂貨的。
一個產品600箱,不說商檢費漲了一倍多,就說數量,20包,我們小產能的生產線是12萬包一個班次,包材要商檢,所以要單獨采購,真正生產這些產品不到兩個小時,但有國內產品到轉換出口產品,貼標簽時一個外貿業務員,一個車間主管,一個質管,看著工人們一個一個貼,要是標簽數一錯就更麻煩,不知道哪個箱子24報就貼了20個,還得重新查。5個產品生產下來,車間就賠慘啦。原材料肯定不能做500箱就買500箱,多做了集裝箱裝不下,貼了標簽,改了料包國內賣不了,只能算呆滯品。5個產品進庫,都是貼著外國字的標簽的出口產品,要單獨擺放,本來能放10000箱的庫房,只能放出口的這3000箱了。還好,我們公司大,每個部門都罵,但誰也算不出這樣的一個箱子公司的成本到底是多少。
所以,談判中是先談產品還是先談價格是一個很要命的問題,比如我是做食品的,不把所有和成本有關的產品談妥(如標準,包裝,標簽,單品訂貨量,出運周期等等),那么報出去的價格肯定沒便宜,不是業務不掙錢,就是生產部門買單。我們的談判要有正確的心態和議題次序。
1心態一定要平和,不能急于求成。
我們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面對的都是國際貿易的行家,你的任何一點浮躁在這樣的對手面前都會成為利潤的損失。
2盡量做好談判的先期準備
如對客戶,對對方市場等做一點調查。
3談判議題的根本次序是,先談意向。
主要是要表示出一個和客人長期合作的意向和誠意;第二步談基礎,就是門檻,如工廠的實力,對業務和合作伙伴的基本要求;第三部談產品,現有產品所有的產品要素要指出列明,向客戶確認,如客人有修改,一邊談判,一邊核算成本(調整成本和周期,調整產品小批量成本價格,量產標準和量產價格等等),然后就調整內容再次和客人溝通確認,一切確認后報出產品的出廠價格;第四步,討論所有和業務成本相關的所有因素的核定原則,如匯率,交期,船貨交接,信用證條款等等。第五步,確認談判備忘錄。后一步,合約條款確認,價格確認。
在這里我們要注意:一是這樣的談判盡量使用車輪戰,就是一個問題一個人去談,一是問題談的深入,二是對手也會容易疲勞,就不會那么謹慎;二是誠意為先,長期合作為先,讓客人感覺到我們對做一單不感興趣,我們大的優勢和誠意是未來的長期合作、共同發展。三,客人調整產品時一定要盡全力修改,甚至主動給客人好的建議,這樣一方面客人會感受到我們的服務能力和服務精神,另一方面修改得越多,競爭對手的機會就會越小,模仿的可能性也會越小。
現在我的報價過程是這樣的:
客人詢價,我先問您是那個國家的,因為標準不同,產品成本不同,價格也就不同—告訴客人我們很專業,有經驗;然后詢問您是外貿公司,進口商,分銷商還是終端,我們是有政策的—對方角色不同,我們的合作模式也會不同;您對哪種產品感興趣—除非是大客戶,我們是不給全部產品的,一般來說,客戶的大小和他選種產品的數量成反比,就是客人看上的東西越多,客人的能力就越??;您要把我們的產品賣到哪里去,小超市或者雜貨店—我就不能讓你賣得太便宜,一是公司沒利潤,二是以后我再進大賣場,我的價格就上不去了;產品內容,包裝和基本訂貨量是怎么樣的—決定我給你的價格水平;你想把我們的產品怎么做,要是左手倒右手,那就是透支我們未來的產品價值了。
了解上述情況后,把客人感興趣的產品做成目錄發給客人—體現專業形象;先談門檻—付款條件、小起訂量、對方國家里我方代理商渠道或區域這些門檻條件是沒得商量的;再談價格,不低于對方區域其它經銷商的價格上浮3%,如果對方訂貨量達到我方要求,3%算基本折扣,設定未來3個月的訂貨量,如果達到,試行對方渠道獨家代理,再設定12個月的訂貨量,達到給予對方渠道獨家代理,享受獨家代理政策—長期合作為本,爬坡。然后對方確認報價同時,要給予我方對方區域市場信息。如果客戶對初始價格不能接受,就矛盾上交,讓他拿著訂單計劃去找我的上級談。這樣的談判很漫長,客人走得也不少,但落下來的都是真正的客戶了。
AAAFGBHGYUTKU